关于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
民盟盟员 杜娟
案由:(一)老年人口多:截止2020年9月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 11.1万人,占总人口17%。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6.8万人,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3.2万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16万人,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525人,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34人。
(二)养老机构不足:全区现有养老机构107个,其中敬老院12所、民办养老机构4所、农村幸福院49个、日间照料中心42所;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1200个,护理型养老床位20个;老年志愿者注册队伍3支280人;建制镇和街道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100%;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500万元;2020年特困供养2303人,其中集中供养244人、分散供养2086人;8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发放高龄补贴100%。
(三)医疗卫生机构职能弱:我区现有区级医疗卫生机构(5家):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区妇幼保健院。驻区的市医疗机构(2所):四川友好医院、巴中市仁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80家):其中乡镇卫生院3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村卫生室443所;民营医院2所;个体诊所23所。全区每千人拥有4.09张床位;930名执业医师;541名执业护士。
(四)医养结合才起步
一是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各医疗机构全面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设有“老年人优先”标志,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导医台,60周岁以上老年人优先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住院,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普通门诊挂号费;二是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提供1次免费体格检查,开展健康指导和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三是加快区医养园建设进度。一期规划老年医学科医养老年人床位200张,预计2021年内投入使用。二期计划建设医养产业园120亩,目前正在作土地划拨等前期准备工作,纳入全区医养产业总体布局;四是优化老年医学科建设。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100%,目前进行改造升级,投入老年护理床位20张。我区共登记65岁及以上老年人6.8万人,健康档案管理率98%。主要问题:
1.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准备不足。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且从整体上看,老年人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口依然较多。另一方面,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滞后,老年康养医疗水平有待提高。全区机构养老人数占老年人口不足1%。农村尤为突出,80.9%的留守老人依靠自己劳动自养,但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副业的自我劳动收入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甚至不足以自养。2.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医养需求得不到满足。目前,全区公办养老机构缺乏,不能发挥托底保障作用,民营养老机构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建设补助和床位补贴,不能足额到位,困难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大多难以负担民营养老机构费用。同时给社会带来劳动力缺失,家庭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并且因医院“老人押床”,造成医疗资源紧张,但还享受不到专业的护理。3.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而医院又不方便养老。区人民医院、中医院虽然设有老年病科(医学科),但是老年护理床位严重不足,尽管各级医疗机构有老年人优先的标志,但没有专门服务老年人的窗口。因此,给老年人就医带来诸多不便。我区所有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均没有设置医务室,依靠乡、村卫生所解决老年人基本医疗需要。4.乡镇、村医疗卫生资源缺乏,专业医护人员少。不少村里的公共卫生项目,都只靠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来完成,专业服务于老年人的医护人员更少,不能保证老年人基本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
5.目前我区为居家老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社区托老辅助养老机构还不完善。日间照料中心没有起到保障老年人生活和医疗服务的作用。多数日间照料中心处于勉强运行,难以为继的状态,有的甚至只是挂个牌子,很难发挥社区(村)医疗服务作用。6.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养老机构都缺乏专业的医养服务人员和专业护理人员。缺乏服务老年人的全科医生和专业护士,按基本标准建设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务室,至少应有一名工作满5年及以上的执业医师,若执业医师超过一人,至少要配备一名中医类执业医师;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每增加100张床位,至少增加1名注册护士;至少有一名康复治疗人员;护理员的数量与注册护士之比为1:2.5。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年龄偏大,学历低、技能低、收入低,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专业医护人员的短缺也制约了养老机构的发展。
建议:(1)加快推进老年医学科(老年病科)是建设。在2011年前,区人民医院、中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规范,医养老年床位达到200张以上;37个乡级医疗卫生机构老年病科设置达到85%以上,平均医养老年床位不少于10张。
(2)加快推进区医养园建设进度。在2011年前,区医养园第一期工程项目完成老年医学科建设并投入使用,老年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设置齐全;第二期力争2011年内完成医养产业园规划立项,2014年前投入使用,养老床位达到500张以上,基本缓解老年医养服务需求。
(3)加快推进部分乡级医院服务功能转变。在2012年前,初步拟定将义兴、玉井、酒店、和平、镇庙、尹家、下八庙、观音井、舞凤、金山、明阳等11个卫生院服务职能逐步进行转变,探索发展以老年康复为主、公共卫生兼顾的老年医养结合服务业,有效缓解城区和边远乡镇医养服务压力。
(4)加快推进专业护士和医疗护理院培训力度。在2022年前,由区人民医院组织全面完成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护士和医疗护理员的专题培训,具备老年专业护理《合格证》达到60%以上;在3年内招录一批专业老年护理员不少于30人,合格人才基本保障医养结合机构使用。
(5)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探索5种模式,结合各地实际开展相关医养融合服务。(一)“养老院+医院”模式:在区医养园第二期项目上,招引一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与区人民医院采取股份制,开展疗养试点。打造一所集老年病的治疗保健、化验体检、康复理疗为一体的专科性较强的综合医院。(二)“养老院+医务室”模式:在全区12所敬老院、4所民办养老机构、49所农村幸福院、42个日间照料中心,规划一批医务室设置,确定1-2名医务人员固定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三)“养老院+村医务室”模式。组织村(社区)卫生室与辖区养老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自理、半自理、特护、专护等医疗服务。(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签订上门服务协议,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五)“养老院与医院签订服务协议”模式。组织养老机构与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各中心卫生院签订医疗支持协议书,医院为养老院开通老年就医绿色通道,建立紧密医养协作服务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