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涵养财源税源的建议
案由:恩阳建区以来,坚持后发赶超,实现了从镇到城的“一步跨千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领跑全市。但财政收入低、可用财力小、平衡难度大,无限需求和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突出,涵养财源税源,增强造血功能就显得十分紧迫。
建议:
一、在多元投入上求财源。
财源建设要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一要向上争资。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省重大战略机遇,申报一批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项目,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投资,培植立竿见影的税源。二要对外引资。紧紧抓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突出产业、园区、新城建设三个招商重点,采取分类组团招商、小分队驻点招商、商协会以商招商、网上云招商等方式,大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强、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税利贡献高的大项目落户我区,培植长效财源。三要激活民资。由于受内外环境、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民间不敢投资、不愿投资、不会投资、不能投资的现象突出。因此,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必须下大力鼓励民众创业创新,发展非公经济,多途径激活民间资本,进而壮大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提高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份额。
二、在开发产业上育财源。
一是落实“农业园区化”根本要求,变“无税”为“有税”。要聚焦“优质粮油、有机果蔬、生态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围绕以饮料、肉类及休闲食品加工做文章,走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道路,将农业资源优势变为工业商品优势,转化为经济财源优势。要利用好强农惠农政策,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通过项目包装,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品牌产业和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发挥支农资金规模效益,巩固农业基础财源地位。二要突出工业挑大梁,变“低税”为“高税”。紧紧围绕“建园、兴产”成立工业大园区管委会,通过外引内联、招商引资来迅速提高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倾力打造成渝地区产业协作配套基地。要按照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鼓励同行业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来组建集团,实施集团化、品牌化战略,加快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高利税率和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集团,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壮大税源基地。同时,要用足用活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真正把工业园打造成“财源园”。三是依托文旅抓三产,变“小税”为“大税”。从发展税源经济出发,第三产业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税源后劲不足,聚力“三产融合”,促进房地产业、现代商贸物流、特色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税收贡献较大的产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重点支持壮大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医养康养等个人消费服务。立足恩阳古镇保护与开发,加快黄石国际旅游度假区、特色工艺文旅游产品的精深开发,尽快培育壮大一批对地方经济贡献率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支柱产业,充分发展好这一极具潜力的后续财源产业。
三、在创优环境上抓财源。
一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不断完善我区在园区开发、城市经营和国有资产运营中的市场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各类资源潜力,为经济高发展注入活力。在园区建设中,将“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在经营城市中,拓展“聚人”思路,增加土地指标交易收益。在国有资产经营中,把凡是可以推向市场尽可能推向市场,把死钱变成活钱,筹集“营城”资金。二是切实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给予本地资本与外来资本平等待遇。做到“一碗水端平”,不搞内外有别,不搞“姓别”差异,为民资创业提供公平环境。三是营造积极的金融环境。积极引进或设立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创投公司,打造完善的支撑体系。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除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信用外,还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引导、以民间资本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尝试建立重点财源建设项目财政贴息贷款,“放水养鱼”,壮大税源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