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城镇化的加快,城乡面貌确实发生了沧桑蝶变,但大量农民进城安家、务工,实事求是讲,导致当前农村土地大量荒芜,“空心村”普遍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民普遍认为种地不赚钱,粮食安全、耕地保护无疑成为了“卡脖子”“要命”问题。我认为,作为我们这种丘陵山区耕地利用与保护,首要要解决“四化”问题:
一是解决耕地“宜机化”的问题。所谓“宜机化”就是要改善耕地地力条件,让土地集中连片并适宜中小型农业机械进场作业,众所周知,我们丘陵山区的耕地普遍“小、碎、散”等问题,只有通过“宜机化”改造,让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经营,这样的土地耕种才能“赚钱”。
二是解决农民“职业化”的问题。即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这种劳动力应是契合智慧农业、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农人,针对农村现状,我认为应充分用好村两委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士等群体,这部分群体思想思维开阔,敢闯敢拼,最重要的是能长期扎根农村,可通过农民夜校、农民大讲堂、专家授课、外出培训考察等方式,提高新农人的专业素养和市场思维,同时加强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的褒奖表扬力度,让农民成为一种令人向往、令人尊崇的职业。
三是解决服务“社会化”的问题。前面我提到了解决耕地“宜机化”的问题,实现了机械化进场作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突破在当下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背景下,实现粮食产业“耕、种、收、粗加工”等一体化服务,那么社会化服务组织就应该成为主力了,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单户单产效益,应大力组建县、镇、村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业的“包工队”蔚然成风。四是解决经营“链条化”的问题。其重点就是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问题,要让农产品最大效益化的必然之路是“让农产品成为工业品”,增加其附加值,提高本质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