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地处成都、重庆、西安几何中心,区位优势独特。近年来,在恩阳古镇、光雾山、诺水河旅游环线日益成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西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等国家战略在恩阳叠加的双加持下,给恩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同时也赋予了恩阳电商“招大引强”新引擎。
一、电商经济现状
2023年1月,京东(恩阳)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标志着恩阳区特色产业数字化、电商化、品牌化发展正式开启。截至同年7月上旬,京东(恩阳)数字经济产业园产值达到1.5亿元,成为恩阳数字经济“新标杆”。目前,川东北运营基地、数字经济示范园和“4个中心”已全面投入使用,园区入园企业54家,落地产值8000余万元,入园企业年度总产值逾4亿元;电商上行60家(京东企业店铺13家,春晓计划个人店铺47家)。以“川明参、川佛手凉果、龙头挂面”等农产品为主要产业的农特优产品供应链逐步形成,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同时推出了恩阳芦笋、尹家牛肉、花丛酒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适合电商销售的农特产品达33家企业87款产品。
二、存在的问题
恩阳区电商经济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尚有巨大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一是品牌缺乏知名度。恩阳区适网销售的农特产品虽然丰富,却鲜有高知名度的特产品牌。以恩阳芦笋为例,在电商调研中发现淘宝、京东、美团、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尚没有恩阳芦笋原产地地理标志认定店铺,在区域公共品牌认知上还没有形成品牌引领、质量保证、情感归属等强认知,恩阳农特产品牌影响力有待加强。二是产品缺乏好销量。农特优产品有产量没销量,主要体现在很多农特产企业从粗加工转向精加工、深加工的过程中受制于资金、专业人才、营销渠道拓展等的局限性,产品研发定位与主流消费群体需求不匹配。三是产业缺乏龙头带动。目前,恩阳区农特产企业很多,却没有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全国知名龙头企业,体户、合作社、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占比高达80%。对小规模企业由于缺乏流动资金,存在囤不起货、压不起款、做不起宣传、扩大不了容等诸多问题,销售就无法形成规模化、链条化,同时其“社零”也无法“纳统”。四是物流体系不健全。城区、乡镇、村社物流体系不完善,恩阳区域内商贸物流、快递市场较为散乱,未形成集约化物流市场,普遍存在农特产品流通难、成本高的问题。
三、下一步建议
一是做大品牌。整合恩阳优势资源,采取“1+N+N”模式(打造一个农产品地域特色品牌,培育升级“N”个乡镇公共品牌,打造“N”个适网销售企业品牌),集思广益、多方发力,充分挖掘整合全区特色农、牧、水及文创资源,以地域文化为背景、以特色品牌为导向,打造现代恩阳农特优产品规模龙头企业,按品类、规格、产量进行精分细梳,打造一批国家级农特优产品品牌。提档升级胡婆婆、龙头食品等一批老字号企业,以“一镇一品”,打造农特优产品地方特色招牌,逐步形成龙头带动、规模化、多元化发展。二是做精产品。以生产、加工、销售链条闭合为着力点,以健康、生态、绿色为根本,通过政府扶持(出台助企措施、激励政策,搭建产品销售平台、产品推介推广等)、辖区主导(因地制宜编制产业规划、定位产业品牌,为企业落实用地,协助企业申办手续,为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推动落实相关政策和帮扶措施)、企业统筹(确定企业发展规模、主要生产产品、投资建设生产线、产品加工、产品包装等)、群众参与(主要负责产品原材料生产)的模式,实现老百姓生产、企业回收深加工、精包装,多渠道销售,着力打造地域品牌。三是做强团队。整合商务、文广旅体等部门力量,扶持传媒企业培养一批产品直播带货达人、恩阳本地“网红”以及行业紧缺的客服、摄影、美工、投流等网络营销运营人员,倾力打造恩阳“大IP”,培育一支有组织、强能力、高素质的网络销售团队。四是做优销路。扩大京东(恩阳)数字产业园现有的直播优势,借力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搭建恩阳特色产品线上销售专线,通过直播带货、网络达人宣传、试用产品体验等,推动线上销售;抓住节假日、旅游旺季等时间节点,搭建线下产品销售推广平台,开展特色产品推介活动,发挥名人效应、广告效应等,扩大产品知晓度与知名度,提高产品销售量。同时,以推介企业、强化企业联动为抓手,加强外地企业与本土企业联勤联动,特别是在企业运营管理、产品加工、产品推介等方面要走出去请进来,取长补短,加强与外地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合作,实现双方共赢。五是做细服务。推进“物流园、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三级配送节点体系建设,优化城市周边物流通道,发展恩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服务体系,推进货运配送车辆停靠、装卸便利化。根据“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实际需求,有效降低农特优产品电商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时效性。由公共配送中心完成农特电商产品统一包装,贴印公共品牌,统一标签的工作,相关检验检疫和食安认证部门对出入仓的农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为农特电商产品提供品质背书。
|